饭饭粥粥[   枸杞叶——补虚,增视力  清代葛云梦曾在《成仙秘方五十种》中讲过一个非常玄妙的故事,说很久以前有个奇异的赤脚大仙,在猗氏县散布了一个仙方,有一个老人遵照他的药方服食了,活到了一百岁,还能健步如飞,面貌依然年轻得像个孩童,真的做到了长寿不老。这个老人到底吃了什么呢?  东西非常寻常,就是民间常有人把它当做蔬菜来食用的枸杞叶。把枸杞叶放到背阴的地方阴干,然后用无灰酒浸泡一晚上,捞出来放到日光下晾晒,晾晒四十九个昼夜,让它充分吸取日月的精华灵气,等干透了以后,就搓碎成细末,炼成弹子大小的蜜丸,每天早晚各服一丸,先细细咀嚼,然后用隔夜的百沸汤送下。什么是百沸汤呢?顾名思义,就是沸腾过很多次的水,中医里也把它叫做麻沸汤、太和汤和热汤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说这种水:甘,平,无毒,助阳气,行经络。因为水经火多次烧开,得阳气不少,所以可以助阳气。至于无灰酒,就是没有石灰的酒,现在药用的话一般选质量比较好的黄酒或者白酒就可以。枸杞叶可补虚明目,若煮粥吃,则效果更好。陕西民间还有以枸杞叶代茶饮的风俗,是取枸杞叶清热止烦渴的功效。日常食物好好利用也能发挥养生的巨大作用。孙思邈就特别重视药菜的日常食用,“所有资身,在药菜而已”,认为药菜“料理如法,殊益于人”。意思是如果这些有药性的食物制作的方法讲究一些,对人的好处会特别大。在众多的药菜里,他最重视枸杞叶,在他的代表作《千金要方·食治》中,将枸杞叶列为菜蔬之首。在《千金翼方·饮食》中也提到枸杞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吃法,不仅是道不错的菜品,同时对身体的补益作用也相当了得。  枸杞叶味甘微苦,善入肝肾二经,与米煮粥,补脾胃,益肝肾,明眼目。《太平圣惠方》说:“枸杞叶粥,治五劳七伤,房事衰弱。”枸杞叶粥的做法很易学,枸杞叶半斤,切碎,和二两粳米一起煮粥。枸杞叶稍有苦味,但不明显,和粳米一起煮成粥后,苦味就更不明显了,反而会有一种清香,带着淡淡的甜味,口感很不错,而且没有副作用,可以长期服用,对夜盲症,弱视患者疗效颇佳。但这种补益作用效力较慢,需要长期食用,才能看出效果,不可心急。  粳米——补五脏,保护胃气  米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,是一种很平常的主食,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吃。它除了能充饥,还有很好的养生作用,大家就不那么清楚了吧?现在很多关于主食没营养,可以不吃的说法,是有悖于古代传统养生理论的。粳米禀天地中和之气,属味甘、性平的食物。传统养生学认为粳米益气、补中、止渴、止泻、壮筋骨、益肠胃、通血脉、益精气、聪耳目。  《滇南本草》载:“治一切诸虚百损,补中益气,强阴壮骨,生津,明目,长智。”它怎么就有这么大的神功呢?古人早为我们把答案总结出来了,说粳米专入脾、胃二经,也兼及其他脏腑,所以它就像营养液一样,灌溉着五脏血脉,五脏内的水液也都主要是由它充盈的。外在的表现就是,全身的筋骨肌肉皮肤,都因为有了它的存在而强健。对于人来说,没有粳米供给基础物质,养生就无从谈起。所以传统的名汤剂,白虎汤、桃花汤、竹叶石膏汤等,组方中都会有粳米,用它来固中清热。宋代有医家说:“粳米以晚白米为第一……和中五脏,外益胃气,其功莫逮。”按这种说法,补益五脏、胃气,没有什么能超越粳米的了。道教灵宝派在《太上灵宝五符序》卷中也记载了一则服食粳米散方,也是以粳米为主要原材料,把粳米和酒按1:3的比例放在一起浸泡,泡好后吃米,坚持吃一个月。道士们修炼时也经常制作这种药食。除了煮饭,粳米熬煮出来的汁液也可以用来治疗心痛、烦渴、热毒、下痢,如果煮粥时再加入一些芡实还可以益精强志,令耳聪目明。用粳米煮粥来养生延年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,能补液填精,对病人、产妇、老人最滋养。 ]


  枸杞叶——补虚,增视力
  清代葛云梦曾在《成仙秘方五十种》中讲过一个非常玄妙的故事,说很久以前有个奇异的赤脚大仙,在猗氏县散布了一个仙方,有一个老人遵照他的药方服食了,活到了一百岁,还能健步如飞,面貌依然年轻得像个孩童,真的做到了长寿不老。这个老人到底吃了什么呢?
  东西非常寻常,就是民间常有人把它当做蔬菜来食用的枸杞叶。把枸杞叶放到背阴的地方阴干,然后用无灰酒浸泡一晚上,捞出来放到日光下晾晒,晾晒四十九个昼夜,让它充分吸取日月的精华灵气,等干透了以后,就搓碎成细末,炼成弹子大小的蜜丸,每天早晚各服一丸,先细细咀嚼,然后用隔夜的百沸汤送下。什么是百沸汤呢?顾名思义,就是沸腾过很多次的水,中医里也把它叫做麻沸汤、太和汤和热汤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说这种水:甘,平,无毒,助阳气,行经络。因为水经火多次烧开,得阳气不少,所以可以助阳气。至于无灰酒,就是没有石灰的酒,现在药用的话一般选质量比较好的黄酒或者白酒就可以。枸杞叶可补虚明目,若煮粥吃,则效果更好。陕西民间还有以枸杞叶代茶饮的风俗,是取枸杞叶清热止烦渴的功效。日常食物好好利用也能发挥养生的巨大作用。孙思邈就特别重视药菜的日常食用,“所有资身,在药菜而已”,认为药菜“料理如法,殊益于人”。意思是如果这些有药性的食物制作的方法讲究一些,对人的好处会特别大。在众多的药菜里,他最重视枸杞叶,在他的代表作《千金要方·食治》中,将枸杞叶列为菜蔬之首。在《千金翼方·饮食》中也提到枸杞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吃法,不仅是道不错的菜品,同时对身体的补益作用也相当了得。
  枸杞叶味甘微苦,善入肝肾二经,与米煮粥,补脾胃,益肝肾,明眼目。《太平圣惠方》说:“枸杞叶粥,治五劳七伤,房事衰弱。”枸杞叶粥的做法很易学,枸杞叶半斤,切碎,和二两粳米一起煮粥。枸杞叶稍有苦味,但不明显,和粳米一起煮成粥后,苦味就更不明显了,反而会有一种清香,带着淡淡的甜味,口感很不错,而且没有副作用,可以长期服用,对夜盲症,弱视患者疗效颇佳。但这种补益作用效力较慢,需要长期食用,才能看出效果,不可心急。
  粳米——补五脏,保护胃气
  米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,是一种很平常的主食,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吃。它除了能充饥,还有很好的养生作用,大家就不那么清楚了吧?现在很多关于主食没营养,可以不吃的说法,是有悖于古代传统养生理论的。粳米禀天地中和之气,属味甘、性平的食物。传统养生学认为粳米益气、补中、止渴、止泻、壮筋骨、益肠胃、通血脉、益精气、聪耳目。
  《滇南本草》载:“治一切诸虚百损,补中益气,强阴壮骨,生津,明目,长智。”它怎么就有这么大的神功呢?古人早为我们把答案总结出来了,说粳米专入脾、胃二经,也兼及其他脏腑,所以它就像营养液一样,灌溉着五脏血脉,五脏内的水液也都主要是由它充盈的。外在的表现就是,全身的筋骨肌肉皮肤,都因为有了它的存在而强健。对于人来说,没有粳米供给基础物质,养生就无从谈起。所以传统的名汤剂,白虎汤、桃花汤、竹叶石膏汤等,组方中都会有粳米,用它来固中清热。宋代有医家说:“粳米以晚白米为第一……和中五脏,外益胃气,其功莫逮。”按这种说法,补益五脏、胃气,没有什么能超越粳米的了。道教灵宝派在《太上灵宝五符序》卷中也记载了一则服食粳米散方,也是以粳米为主要原材料,把粳米和酒按1:3的比例放在一起浸泡,泡好后吃米,坚持吃一个月。道士们修炼时也经常制作这种药食。除了煮饭,粳米熬煮出来的汁液也可以用来治疗心痛、烦渴、热毒、下痢,如果煮粥时再加入一些芡实还可以益精强志,令耳聪目明。用粳米煮粥来养生延年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,能补液填精,对病人、产妇、老人最滋养。
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