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,中药刺蒺藜

中药刺蒺藜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实。中医认为刺蒺藜有平肝疏肝,祛风明目的功效与作用。

刺蒺藜基本信息

别名

蒺藜,白蒺藜,蒺藜子。

来源产地

本品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实。主产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等地。

采收炮制
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果实,碾去硬刺,簸净杂质。

性状性味

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,呈放射状排列,直径7~12mm。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状,长3~6mm;背部黄绿色,隆起,有纵棱及多数小刺,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,两侧面粗糙,有网纹,灰白色。质坚硬。无臭,味苦、辛。以颗粒均匀,饱满坚实、灰白色者为佳。

苦、辛,平。

归肝经。

刺蒺藜功效与作用

功效

平肝疏肝,祛风明目。治头痛,身痒,目赤肿翳,胸满,咳逆,症瘕,乳难,痈疽,瘰疬。

本品苦泄辛散,主入肝经,能平肝阳、解肝郁,兼能疏散肌肤及肝经风热,故有平肝疏肝、祛风明目之效。

应用

1.平抑肝阳,用于肝阳上亢、头晕目眩。常与钩藤、珍珠母、菊花等同用,以增强其平肝潜阳之功。据报道,用刺蒺藜、钩藤、川牛膝各15g,1日1剂,每日煎服2次,治疗高血压病5例,连服10剂有效。

2.疏肝解郁,用于肝气郁滞之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。治胸胁胀痛可配伍柴胡、香附、青皮等疏肝理气药;治乳汁不通,乳房胀痛,可单用本品研末服,或配伍穿山甲、王不留行同用。

3.祛风明目,用于风热上攻、目赤翳障。常配伍菊花、决明子、蔓荆子等疏风热明目药,如白蒺藜散。

4.祛风止痒,用于风疹瘙痒、白癜风。治风疮疹痒,常与荆芥、防风、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同用;临床报道,以生甘草、白蒺藜各100g,放入75%酒精300mL中浸泡7天,滤去渣,擦患处1日2~3次,治疗手部脱屑发痒症40例,痊愈39例。治疗白癜风,可单用本品研末冲服。

注:刺蒺藜苦辛性平,以泄降疏散为功。入肝经,则能平抑肝阳治肝阳上亢,头晕目眩;疏散肝经郁滞而能疏肝解郁,治肝气郁滞之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;疏散肝经风热而能明目退翳,治风热目赤翳;又善祛皮肤之风而祛风止痒,治风疹瘙痒、白癜风。

刺蒺藜食用方法及注意

用量用法

煎服,6~15g。外用适量。

使用注意

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。

刺蒺藜现代研究

化学成分

本品含脂肪油,挥发油,鞣质,树脂,甾醇,钾盐,皂甙及生物碱等。

药理作用

水浸剂及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。煎剂有利尿作用。生物碱和水溶性部分能抑制大鼠小肠运动,对乙酰胆碱有拮抗作用,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的生长。

本文仅供参考,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