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、副作用与禁忌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湖北地黄

【别名】鄂地黄[湖北鹤峰]、岩白菜

【来源】玄参科湖北地黄Rehmannia henryi N. E. Brown,以根入药。

【生境分布】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。

【功能主治】补血,止血,强壮。

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。

根内服对吐血,鼻衄,子宫出血等有效。
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湖北地黄

【出处】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
【拼音名】Hú Běi Dì Huánɡ

【英文名】Henry Rehmannia

【别名】鄂地黄、岩白菜

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湖北地黄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ehmannia henryi N. E. Brown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

【原形态】湖北地黄 多年生草本,高15-40cm。全株被多细胞长柔毛及腺毛。根略增粗。茎单一或多条。叶多基生,莲座状;叶柄长1-6cm;叶片椭圆状长圆形,长3-18cm,羽状浅裂,裂片有尖齿;茎生叶很小,浅裂至齿状缺刻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少;苞片叶状,向上渐小;花梗长约5cm,筒长为1/2余,萼齿5,狭披针形,先端钝,全缘或有齿,后面1枚较长;花冠淡黄色,有红色斑点,花冠筒长4-5cm,背腹略扁,稍弓曲,外面被腺毛,内仅腹部两皱褶处及花丝着生处有毛,上唇长1cm,2裂,向外反卷,下唇长约1.5cm,3裂,两面疏被毛;雄蕊4,内蒙。蒴果阔,几乎包藏于宿存的萼内。种子多数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平地及路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。

【性味】味甘;性微寒
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止血;清热生津。主发热品干;血热衄;尿血;崩漏;斑疹;消渴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0-15g。

【各家论述】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有补血、止血、强壮的功能。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。内服用于吐血、鼻衄。子宫出血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本文仅供参考,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。